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APP下载新闻

News

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APP下载-开州的这些古文化遗址,你知道几个?

2024-03-28 23:11: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本文摘要:开州的这些古文化遗址,你知道几个?

开州的这些古文化遗址,你知道几个?

一、古文化遗址

二马井遗址。在县西21公里的石碗乡平安村。1957年,该地开发盐泉,出土有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鹿角(生产中的打场工具),报省有关部门,确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

1986年2月经省文管会考古队长胡昌钰,率队前往复查,因无痕迹可考,认为此遗址定性不确。

二、古城遗址

巴渠县城遗址。县东北54公里,即今大进区所在地榨井坝场,其下街尚遗残垣一段,厚1米余,长约20余米,50年代,城门尚在,上有箭楼,后因改建街坊拆除。

现街后河边水中还埋藏一块有巴渠县记事的残碑。谭家乡明灯村文峰塔碑,亦有“开县城东北百二十里,曰:‘榨井坝’。考之县志盖古巴渠县也”的记载,亦可佐证榨井坝为古巴渠县城遗址。

清水县城遗址。

县东北30公里,今温泉区温泉乡县坝村。其地为清江冲积平原,广阔数里,为古清水县城遗址,故名“县坝”。60年代中期尚有甬壁一幢和镌有“清水县”三字的石碑一块。

甬壁在“文化大革命”中拆毁,石碑亦毁于改田改土运动中。温泉中学学生,1980年在县坝的清江河畔掘得铁制平底锅(炸制乡土小吃用的)一口和陶碗一只,以陶碗敞口尖底小圈足的形制来看,疑其为宋代遗物,更说明为古之集市。

西流县城遗址。

县西北50公里,与开江、宣汉三县交界处,原三汇口场,现已设入三汇水库内。据当地群众反映,建库前尚存一块刻有“西流县”三字的石碑,建库时损毁,现城隍庙一隅尚存,咸丰《开县志》亦有记载。

新浦县城遗址。在县南52公里今南门乡莲池村。

咸丰《开县志》载:“旧县城”一名岫岘城,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新浦县曾治此……。现名“大寨”。民国时期文庙、紫云庵尚存,解放后,古庙及城墙大部被拆毁,现仅南城门尚屹立未圯,其门上刻有楹联一幅,上联为“城名旧县新浦遗迹”;下联“池带双河垫江流域”。横额为“岫岘城”。

三、革命遗址

黄陵城。位于县城东2公里,地势高耸,四周陡峭,熊耳山、迎仙山为其屏幛,石柱关雄居于右,彭溪河环流于左,登山环顾,群山尽收眼底,为开县城东制高之地。

明崇祯十四年(1630)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部驻此,歼灭明官军猛如虎部。咸丰《开县志》对此有详尽记载。

杨柳关。在县西52公里,三汇口乡与宣汉县交界处,为开、宣交往的咽喉要道,亦是陕西至万县的必经之路,是开县西部的重要隘口,地势险峻。

两县交界处原有雄关一座,关门上楹联为“兵备三千铁甲,地连百二雄关”。上书“杨柳关”三字。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于此大战数日,赶走国民党军,夺取了关隘。

可惜红军留下的遗迹——革命标语、口号,没有保存下来,杨柳关门亦被拆毁,只是战壕和练兵场犹存,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庙】

一、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县城北之盛山腰部,东汉建发二十四年(219),始建有刹,唐贞观重修(见大觉寺重建碑记),元泰定间复行修葺,明嘉靖、万历间续修绀殿,葺上下丹墀,建藏经阁,铸铜佛、菩萨像。四周古木参天,翠竹蔽空,苍松古柏,挺拔入云,寺庙雄伟壮观,为下川东有名的古刹。

1956年尚存铜佛30尊,其中罗汉15尊,县人民委员会曾摄照报省,经省文化局6月批复,令择其精美者妥为保存。惜后不重视保管,被作废铜卖掉,庙宇今已改为学校,古刹荡然无存。

二、九鼎寺

九鼎寺距县东北26公里,在温泉镇河西高山之巅,为明代建筑。

据传太平天国一遗老,曾隐居于此,削发为僧,不祥其姓字,因为广东籍,故人称“广和尚”。此僧在寺墙题有不少反清灭洋和缅怀太平天国阵亡将士之诗句。可惜此寺已改建为学校,诗亦随墙毁灭,无从查考。

三、东岳庙

东岳庙在盛山西麓,四周松柏茂密,环境幽静,庙前有巨榕数株,枝繁叶茂,错节盘根。其庙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27)《重建东岳庙碑记》载:“盛字山为邑主山……其西麓,明建东岳庙,斋僧供奉”。旧时,此庙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解放后,曾为解放军驻地,土改时分给当地居民居住,近年来,旧庙已全部拆毁。

四、梵天寺

咸丰《开县志·祠祀》载:“梵天寺在县东北七十里,县坝,相传即清水废县署址。道光初,土人掘出石碑,记云:“我祖原籍河南开封府,旧祖姑向后,以贤惠显于宋,其侄敏中以甲科相于宋,后缘金变……独我高祖向公隆,居于清水之旧邑,舍寺基一所,名曰:梵天……”。

此碑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588)秋开县国子生向涵所镌。根据记载,庙应为元初建筑,已历680年,从明万历计亦有398年之久。

解放后,毁寺建校,现为温泉乡小学校址。

五、金瓶寺

金瓶寺在县西33公里,为前明古刹。

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相传建寺破土时,掘得一金瓶,故名。咸丰《开县志·祠祀》载:“金瓶寺,在县西百余里,前明古刹。相传破山和尚曾窝此寺,遗牡丹一茎,其种不可分,分即变为木本,每岁花开,白则花开,红则岁丰。”现为灵通乡小学校址,古庙已不复存在。

幸存馨口梅一株,桂花树两株,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六、临江镇东岳庙

临江镇东岳庙在镇西郊1里许,相传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补修、乾、嘉建东岳殿、大雄殿、岳王殿、十殿、文昌阁等等。常住僧众20余人,拥有庙产水租36石,其庙规模宏大,占地25亩,周围大树蔽空,绀宇隐匿其中,鳌头翘角,依稀可见,林中百鸟成群,晨光曦微,夕照舍山之时,青山隐隐,鸟声不绝,此庙60年代被拆除,遗迹无存,考凭无据。

七、李宗羲祀祠

该祠又名李家祠堂。

位于县东2里之迎仙山麓,面临清江,遥望盛山,建于清末。祠祀为土木结构,面积一亩有余,祠内供奉李宗羲及其欧阳夫人的全身坐姿塑像,厅后是李宗羲及其夫人的合葬墓。

祠堂四周松柏成林,百鸟云集。解放后,祠堂改建成学校,墓已平毁。

八、文庙

文庙,位于内西街(今中共开县县委所在地)亦称孔庙。

咸丰《开县志·学校》载:“旧在县东门外,唐元和间,剌史韦处厚建。明嘉靖六年改建今所”。

该庙为封建时代的儒学所在地,前面甬壁高耸,上书“万仞宫墙”4个大字,泮池上有“状元桥”。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地方。

每年旧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在此举行盛大祭祀。解放后,此庙改建粗到委办公室大楼,仅存左侧砖石结构,雕饰精美的“礼门”“义路”牌坊。

【古建筑】

一、鲤鱼城

原名鲤城山,县西南65公里。咸丰《开县志·山川》载:“鲤城山在县西(编者注:指新浦废县)四十里,三面悬绝,东丁有城,城间有浦,多生鲤鱼,因名。

”《寰宇记》“鲤城山在新浦县西四十里”。石碑和寨墙尚存,石碑记载,此寨为宋代建炎初土人所筑。

二、文峰塔

文峰塔在县东5里的宝塔窝,清嘉庆九年建,现为开县氮肥厂所在地。

其塔高约10丈,建筑雄伟,结构别致,镌刻精细。塔分9层,从下往上有石阶螺旋上升,内空宽敞。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时被拆毁。

三、川主庙万年台

该庙现为临江区公所驻地,清嘉庆年间建造,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庙规模较大,但大部在建区公所时被拆毁,仅存万年台一座。万年台(俗称戏台)修造讲究,屋顶装饰有鳌头翘角,檐口为斗拱装置,酷似明代建筑,台顶天蓬为“藻井”,绘制有“太极图”等图案,台口枋上刻有“三战吕布”,“渔、樵、耕、读”等镂雕,工艺精巧,形态生动,情趣甚浓。此台虽属穿斗结构,楼板也严重破损,但四柱八杆仍牢固稳健,系开县现存的古典建筑中,技艺较典型,且有保留价值的文物。

【古 井】

一、报国寺井

报国寺在县东5公里之石柱关上,为明嘉靖年间修建。咸丰《开县志·山川》载:“上(指石柱关)有报国寺明嘉靖间建,有断碑”。经考证,石柱关上有报国寺,于乾隆年间重修过,现已全圯,但残基犹存,且其搀崖下尚有水井1眼,并就崖镌有碑记:上为“**”四字,内容为“报国寺重修井,住持僧教文,徒如明、如泰、如静、如寿,孙常零口,曾孙满盛。

”下款为“乾隆五十七年二月立。”此井至今犹存,当地居民仍在使用。

二、观音井

观音井在临江镇西郊半里的池边。咸丰《开县志·祥异》载:“临江市西南池边观音井,其水冬温夏凉,烹茶甘美,嘉庆二十四年,池也龟坼,井水反溢,中渴者少饮立愈,至今有塘在焉。

”此井至今犹存,水质极佳。

三、县城九井

县民用水,一般以东、南河水为主源,如遇战乱或河水暴涨时就靠井水供给,井水除饮用外,还有消防作用。开县内外城中,计有水井9眼。水井修造讲究,合符科学,一般深度为7至10米,口径约1.2米,井口高出井面,四周砌有四、六、八角形栏杆,井壁为条石精砌。

井底有以木炭、煤渣、碎石填充直通东、南河的进水渠道。因而即使洪水或久旱,市民均可饮用清洁之水。

九井名称和位置。横街子井在横街子中段拐弯处;皮家巷井在幼儿园左后侧;东门洞井在水果经理部大门左侧;北井巷井在井巷内;绣衣池井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后侧;鄢巷子井在川剧团后门;县衙东院井在县电影院后侧;外西街井在汉丰镇派出所对面;西门外井在西门外咸菜店侧。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汉丰镇已建有自来水厂,九井已不复使用。

【金 石】

一、李宗羲神道碑

该碑建于县南之驷马村双河店口,旧时通往万县的人行大道旁。

全碑高约6米,碑座为一昂首伸足之灵龟,高约1.6米,碑首镌刻有“五龙捧圣”浮雕,图案中有“圣旨”二金字。碑面正中刻有“诰授光禄大夫振威将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两江总督李公宗羲神道碑。”两侧有篆书对联,为万县翰林赵尚辅手笔。全碑气势雄伟壮观,为开县近代文物之一。

“十年浩劫”中,该碑被列为“四旧”横遭破坏。

二、张永熙摩崖题刻

在县东北17公里长店坊下半公里的东河畔,有清光绪八年知县张永熙题书的“孝悌为本”四字,其字硕大,书法遒劲有力,古朴持重。“十年动乱”破“四旧”时被毁,但字迹仍依稀可见。

三、毗卢寺摩崖题刻

县南15公里的毗卢寺旁,有一巨石壁立,上有清咸丰壬子秋九月,乡土石泉文本清题刻的七律诗二首。其一,“偕我童蒙游汉丰,峰峦矗起半霄中。

千门万户排垣北,四水三江出蜀东。雾幕云移长结彩,天梯石栈自连通。

苍苍既已开奇境,更以人工助化工。”其二,“携挺南峰顶上游,心清目旷气横秋。远观陕广三千界,近俯绥夔十二州。

四壁搀岩凝汉表,万重霁彩笼山头。高怀佐主难忘酒,饮罢赓歌兴未修。”因年深日久,风化严重,个别字迹稍有不明,其字书写工整,刚劲有力,刻工精细,至今大部份字迹仍清晰可见。

四、郡园十二诗序

开县人民政府1984年11月,兴建接待室,掘得石碑一块,刻有《郡园十二诗序》,出土地点,为旧县衙三堂所在地。其文为“郡园十二诗序:唐韦丞相初以考功副郎守盛山,才大用小,不以口口累其心,日有登临之乐,赋诗十二,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如此,公诚知者道者也。愚不佞蒙恩假守,才不胜任,讵敢自比于前贤,矧弊之后,民力困惫,访古寻胜,有所未暇,正以拊摩为急,于是尽除科敛,宣布上恩,期岁之间,民力甚裕,至是亦可少休吾心矣!然余内有亲庭之奉,外有郡寄之重,不能入溪谷,上岩石,追逐云月如韦公时,乃增葺郡园,以为吾奉……”下文缺失。

全文为行书小楷,字迹工稳,书写流畅,刻工技艺亦较高超,绝大部分字迹清晰可见,可惜已遭损坏,无下款。但根据题头《郡园十二诗序》的“郡园”一词,疑其为唐宋之物,因唐宋开州均置有盛山郡,现此碑藏县图书馆。

《注:诗序文中之标点,为笔者所加》

五、佛爷庙摩崖造像

在长店坊张永熙摩崖题刻附近。因其傍岩建成,故亦名佛祖岩。

佛像就岩凿成,身高6.6米有余,仪态雍容,慈祥大度,眉目含笑,和霭可亲。雕塑精美,栩栩如生,其右壁垂伸,左臂平曲胸前,掌上托一朱色“舍利”,脚踏瑞莲,频频注视,为我县第一大摩岩造像,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确定为文物单位。

此庙已于60年代拆毁,痕迹全无。

六、大佛寺石佛

在县西45公里南雅乡,寺内大佛,就岩凿成,佛身依岩迭坐,高约6.6米,宽约6米,佛龛约6.6米刻工粗犷,线条明快,神态慈祥,形貌生动。

其脚心可容一成人睡卧,为我县第二大佛。解放后,为破除迷信,拆除庙宇,炸毁佛头,可佛身尚存,至今仍迭坐岩前,近有乡人为之复制佛头,技艺拙劣。

七、昭灵寺摩崖造像

咸丰《开县志·祠祀》载:“县东十里,乌杨桥大路旁,石壁蟑联,镌刻佛像大小二百三十五尊,有兵马禽兽等状,不知刻自何年。”民国6年,分上下两殿,造像面积各高1米左右,宽约1.8米。上殿有像980尊,下殿612尊。

1974年修建开云公路时,将庙宇拆毁,造像全被炸掉。

【古墓葬】

一、皇室岭汉墓群

皇室岭又名皇室堆或二皇堆,现名皇室村,墓群在县南42公里陈家乡。

该地经考查,确定为汉墓群,过去由于无人管理,大部分汉墓为当地居民于生产中挖掘,文物陆续均有出土,但无人过问搜集,散失罄尽。出土汉砖数量为全县之冠。有的砖上还铸有“富贵子孙昌”或“乐昌宫”等字的铭文。

现明显外露的尚存一幕,估计未被挖掘,经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红华村东汉岩墓群

该墓群位于县西20公里石碗乡红华村。据当地村民反映,其他解放前后,陆续匀有岩墓发现,同时出土的文物,都散失无存,现已被开掘的计近10座。

1983年10月,村民黄光成家建房取土时,又掘出岩墓一座,内有丰富的殉葬品,其中青铜器为我省已发现的东汉岩墓中最多者。青铜器中除铜马、铜俑等件外,大部为生活日用品,如:釜、钟、舫、洗、剑、刀、五铢钱、货泉、剪轮五铢等,较完整的有40余件,而铜马则为我省已发现的,同样型制的两件中,最完整的一件。还有大量的陶器、陶俑,形态生动,造形精美,其中青瓷罐亦为我省文物中的珍品。

还有少量的金银器皿等,总计有100余件。经四川省文管会考古队人员初步勘测,确定为岩墓群,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驷马乡汉、晋墓群

该墓群最早发现于1966年改田改土时,同时出土有部分文物,其中铜俑、铜洗、铜镜(洗中有“永元三年八月作”的篆字铭文)、铁剑等和部分陶器,一部分收回文化馆保存。墓地报经省文管会责成当地有关部门封存。

1980年冬,县交通局在该地修建机动养路班,县图书馆文物管理人员朱世鸿对该墓地进行清理抢救,发掘残墓7座,搜集有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100余件,现该墓地已改建为机动养路班。

四、桃坪村东汉墓

该墓位于县东7公里的幺姑子渣边,1979年3月当地砖瓦窑烧砖取土时被发现,其墓分主室、耳室、甬室3部分,为青砖结构,除底砖外,其他向墓心的砖,均塑有龙形浮雕图案。器物大部存列于耳室,墓主遗骸已经炭化,但形状保存完好,有4枚完整无损的白齿,清理出文物陶器20余件,有钟、鼎、釜、豆、鸡、薰炉、俑、镇墓兽等,还有少量镏金铜饰品。

五、明红村汉墓

1984年冬,经园乡村民唐余祥种地掘得古墓一座,出土有青铜器釜、舫、禾皿等4件文物,其形制与常见汉墓出土器物无异,但小于同类器物的二分之一,仍为生活日用器,有用过的烟薰痕迹,现藏图书馆内。

六、严观民墓

《四川通志》卷四十六(舆地志·陵墓),夔州府志第1775页载,“明严观民墓在县西,永乐中太守,卒葬此”。明代无太守职称,改称知府。严墓究属县西何地,已无所考。

七、厚坝乡战国墓

该墓在县东13公里的厚坝中学内,其墓为木椁墓,发现时,木椁已大部残损,周围填以30厘米厚的白垩土,内存兵器3件,有巴国剑、铜戈、予和严重残损的陶豆1件。其中铜戈、予为开县首次发现。

八、太子坟

在县城北的盛山西麓,开县中学后坡,东岳庙东侧,传为太子坟。

经查阅《四川通志·陵墓》、《夔州府志·莹墓》及乾隆、咸丰《开县志·莹墓》,均无有关“太子坟”的记载,“文化大革命”中被发掘,实为周围有甬道环绕的五室石墓,早年被盗,未再发现有遗物,理应置疑。

【馆藏文物】

一、青铜器

文士俑一件,于1966年12月在驷马乡驷马村东汉墓出土,经省文馆会鉴定为二级文物。

铜鐎斗一件,1980年10月于驷马乡驷马村东汉墓出土,经省文馆会鉴定为二级文物。

巴国剑一件,1975年出土于大进梓潼乡,为战国时窖藏,鉴定为三级文物。

铜洗一件,1966年12月于驷马乡驷马村汉墓中出土,内有“永元三年八月作”的铭文,鉴定为三级文物。

铜鐎斗一件,1980年10月于驷马乡驷马村东汉墓出土,鉴定为三级文物。

铜釜一件,1980年10月于驷马乡驷马村东汉墓出土,鉴定为三级文物。

铜吊灯一件,1980年10月于驷马乡驷马村东汉墓出土,鉴定为三级文物。

镏金铜泡钉三枚,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幺姑子潭边汉墓中出土,鉴定为三级文物。

铜釜一件,1979年3月于和谦乡出土,鉴定为三级文物。

铜俑三件,1980年9月于驷马乡南郊村唐墓中出土,鉴定为三级文物。

二、陶器

红陶钟一件,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汉墓中出土,上有桔黄釉,经省文管会鉴定为二级文物。

击鼓俑一件,1966年12月于驷马乡驷马村汉墓中出土,经鉴定为三级文物(红陶)。

红陶鸡一件,1980年11月于驷马乡驷马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红陶镇墓兽一件,1980年11月于驷马乡驷马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红陶釜一件,1980年10月于驷马乡驷马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红陶鼎一件,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红陶禾皿一件,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红陶勺一件,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红陶盆一件,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红陶钟一件(无釉已残),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花边砖二块(一块有水陆争战图案、一块有舞蹈图案,)1980年11月于驷马乡驷马村晋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花边砖二块(有龙形图案),1979年4月于渠口乡桃坪村汉墓中出土,三级文物。

以上均经四川省文管会专家谢雁翔等鉴定。尚有1983年石碗乡红华村东汉墓出土的青铜器如:俑、釜、甑、洗、鐎斗、钫、钟、镜、刀、剑、铜马、龟蛇玄武灯座等数十件,尚属我省文物中的珍品。

陶器数十件未经评级,其中8件系青瓷罐为我省出土文物中的珍品,厨俑的形制为我省少见,其他民如舞俑,均造型精美,形象生动,镇墓兽亦塑造精致,栩栩如生。厚坝乡战国墓出土的巴国剑、戈、矛等,当时为开县首次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开县文物,自1979年—1985年共搜集有400余件,现藏于开县图书馆内。

【化石点】

开县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点有4处:

1、开县大进区关面乡姚程村,一农妇种地时掘出剑齿象白齿2枚,长约25公分,中宽10公分,一端高约9公分,一端高约5公分。

2、开县陈家中学一学生,于兼善乡发现有化石露头,经取样初步鉴定为剑龙尾椎骨。

3、开县铁桥区书香乡书香村个体医生郭相均,在其家附近的岩层中,发现有古生物化石露头,约一公里的地段内,均有埋藏,从采集的标本来看,初步认定为恐龙化石。

4、开县温泉区津关乡津关村一教师家属种菜掘出巨大骨样石块,经初步鉴定为剑龙尾椎骨。

以上化石标本,均藏开县图书馆内。


本文关键词: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APP下载

本文来源: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APP下载-www.jnhzgz.com

搜索